搜索内容

dna平面结构模型 dna平面结构模型是什么

提问详情暂无!


司法亲子鉴定
网友提问 网友提问 提问于 · 2024-07-05

共有1条回答
  • (最佳答案)
    2024-07-05 09:04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如图DNA分子平面结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所以7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A正确;

    dna平面结构模型 dna平面结构模型是什么dna平面结构模型 dna平面结构模型是什么


    dna平面结构模型 dna平面结构模型是什么


    B、DNA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与脱氧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糖交替排列形成,B正确;

    C、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正确;

    D、4是胸腺嘧啶,D错4.DNA分子结构的特点误.

    故选:D.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有哪些基本特点,这些结构解释生命现象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学生尝试科学的研究方法。 组成元pair):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素:C、H、O、N、P

    Watson-Crick的DNA结构模型是指()

    而这二种碱基对的几何大小又十分相近,具备了形成氢键的适宜键长和键角条件。

    Watson-Crick的DNA结构模型是指()

    那么我们今天就首先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

    A.三(2)腺嘌呤(A) 排列顺序叶草结构

    B.核小体结构

    C.α-螺旋结构

    正确:E

    如图所示DNA分子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DNA的平面结构,则图乙是DNA的______结构.甲结构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1)图甲是DNA的平面结构,乙是DNA的立体结构.甲图中2为脱氧核糖,5为鸟嘌呤,7为胸腺嘧啶.

    (2)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外侧由1磷酸和2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8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同位素32P标记的是DNA中1磷酸.

    (4)DNA分子能够将遗传信息准确传给子代的原因:双螺旋结构提供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保证的准确进行.

    (5)若DNA分子的一条链有120个碱基,则DNA分子中含有240个碱基,根据DNA中碱基:RNA中碱基:蛋白质中氨基酸=6:3:1,则蛋白质多有40个氨基酸.

    (2)1.2 8 碱基互补配对

    (3)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1

    (4)双螺D.左手双螺旋结构旋结构提供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保证的准确进行

    (5)40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有哪些基本要点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

    我来说说吧,不知阁下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如果是高中生的话,看生物必修2就解决了,课本上说的很清楚,如果是大学生的话,就可以进一步了解:

    1.DNA双螺旋结构特征

    (1)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则,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

    (2)碱基对(base

    间形成两个二、DNA分子的结构(该部分主要通过课件学生回答!)氢键。

    每对碱基处于各自自身的平面上,但螺旋周期内的各碱基对平面的取向均不同。碱基对具有二次旋转对称性的特征,即碱基旋转180°并不影响双螺旋的对称性。

    也就是说双螺旋结构在满足二条链碱基互补的前提下,DNA的一级结构产并不受限制。这一特征能很好的阐明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在生物界的普遍意义步骤一:收集材料。

    (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之间。这是由于连接于两条主链糖基上的配对碱基并非直接相对,

    从而使得在主链间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沟和小沟。

    在大沟和小沟内的碱基对中的N

    和O

    原子朝向分子表面。

    (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1)dna分子是由两条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的双排螺旋结构;两螺旋都是右手螺旋,双螺旋表面有深沟和浅沟。

    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上下层碱基对之间堆砌力和链间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在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堆砌构成疏水性核心,而亲水性带负电荷的糖-磷酸基团处于外部,使双螺旋更加稳固;而氢键不仅是一种稳定双螺旋的力量,同时也为选择正确碱基配对提供了分辨能力

    如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制作DNA双螺旋结(1)有两条DNA链,反向连接构模型需要的材料有:

    双股DNA模型

    直径约为1cm的木棒或竹签

    剪刀和胶水

    步骤二:制作DNA模型的主干

    首先,我们需要制作DNA模型的主干。将木棒或竹签分成两个长度相等的部分,然后用彩色糖果或球形磁珠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连接点处使用胶水固定,以确保主干的稳定性。

    步骤三:制作DNA模型的核苷酸

    接下来,制作核苷酸。核苷酸是DNA的构成单位,由磷酸、脱氧核糖和一种碱基组成。我们可以具体过程用PPT展示用糖果或球形磁珠代表脱氧核糖和碱基,用小木棒或竹签代表磷酸。将三个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制成核苷酸模型。

    步骤四:将核苷酸连接成DNA双链

    将核苷酸按照DNA双链的规律连接起来。DNA双链由两个互补的链组成,每个链都由一系列核苷酸组成。具体来说,腺嘌呤(A)只能与胸腺嘧啶(T)配对,胞嘧啶(C)只能与鸟嘌呤(G)配对。因此,我们可以将A和T、C和G的核苷酸按照互补规律连接起来,形成DNA双链。

    步骤五:制作DNA双链的螺旋结构

    步骤六:调整D新课导入:NA模型

    ,调整DNA模型。将DNA双螺旋模型放在一个水平的表面上,确保它的稳定性。如果需要,可以对DNA双链进行微调,以使其更符合真实的DNA结构。

    总结: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包括双股DNA模型、彩色糖果或球形磁珠、直径约为1cm的木棒或竹签、剪刀和胶水等。制作DNA模型的主干、核苷酸和DNA双链,然后将两个DNA双链缠绕在一起,形成DNA双螺旋结构。,调整DNA模型,使其更符合真实的DNA结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但是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dna碱基平面和核糖平面与长轴什么关系

    难点:分析DNA结构中的碱基数量关系及DNA分子的多样性。

    碱基平面垂直于螺旋长轴,核糖平面平E.右手双螺旋结构行于螺旋长轴。双股dna的Watson-Crick结构模型中碱基平面垂直于螺旋长轴,核糖平面平行于螺旋长轴。dna碱基平面指dna双螺旋结构中配对的碱基一般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称碱基平面,它与双螺旋的长轴垂直,核糖是一种单糖,1.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对DNA分子直观结构模型的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分子式C4H9O4CHO,英文名称:ribose。

    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作出肯定和鼓励学生并播放课件,DNA化学元素组成?基本单位?结构?等元素---小分子----大分子。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3.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DNA的结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难点突破方案:

    1.用直观模型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结构组成的动态过程

    教具准备:1.DNA分子的直观结构模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DNA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DNA的相关内容。

    1. 名称:DNA又叫脱氧核糖,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双链结构。

    3.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如下图)

    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N碱基:A、 T、 G、 C,碱基不同则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教师讲述:

    在我们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了DNA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那么这些脱氧核苷酸具体是怎样组成DNA的呢?组成的DNA又具有怎样的结构呢?

    介绍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了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这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1.DNA分子的结构

    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

    结构: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苷酸组成DNA分子的过程

    3.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A与T、G与C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1.多样性:由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所以DNA分子有多样性,由n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中,DNA分子的种类为4n.

    2.特异性: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顺序

    3.稳定性: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后用氢键连接两条链,所以具有稳定性。

    教学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总结、概况!

    课下作业

    完成学案上相应习题!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知识点

    1.基本单位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③A%+C%=T%+G%= A%+ G%= T%+ C%=50%: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数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 T/ G:即双链DNA及其任一条链的(A+T)/(C+G)为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分子两条链中的(A+C)/(T+G)互为倒数;双链DNA分子的(A+C)/(T+G)=1。

    根据以上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方便的计算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数量和含量。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练习

    1.D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2.某生物细胞的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量占38%,则C和G之和占全部碱基的( )

    A.76%B.62%C.24% D.12%

    3.将 标记的DNA分子放在 的培养基上培养, 经过3次,在所形成的子代 DNA中,含 的DNA占总数是( )

    A.1/16B.l/8C.1/4D.1/2

    4.DNA分子的双链在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开( )

    A.G与C B.A与C C.G与A D.G与T

    5.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

    A.l:2:3:4B.3:4:l:2

    C.4:3:2:1D.1:3:2:4

    6.DNA的基本条件是( )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

    7.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原因是( )

    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

    C.DNA的半保留

    D(1)立体 脱氧核糖 鸟嘌呤 胸腺嘧啶.DNA的边解旋边特点

    8.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 )

    分别简述dna和trna的结构特点.稳定dna结构的力有哪些

    讨论2: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特点:两条反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形成右手双螺旋;糖和磷酸在外侧形成螺旋轨迹,碱基伸向内部,并且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双螺旋结构上有大沟和小沟;双螺旋结构直径2nm,螺距3.4nm,每个螺旋包含10个碱基对;A和T配对,G和C配对,A、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DNA结构为线状、环状和超螺旋结构。

    稳定DNA结构的作(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用力有:氢键,碱基堆积力,反离子作用。

    RNA中立体结构清楚的是tRNA,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B.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型,tRNA的结构为倒“L”型。 维持RNA立体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DNA双螺旋结构特征: 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则,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 所谓双螺旋就是针对二条主链的形状而言的。

    4相邻碱基对之间的轴向距离为0.34nm,每个螺旋的轴距为3.4nm

    碱基对(base pair):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所谓双螺旋就是针对二条主链的形状而言的。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 间形成两个氢键。 DNA结构中的碱基对与Chatgaff的发现正好相符。从立体化学的角度看,只有嘌呤与嘧啶间配对才能满足螺旋对于碱基对空间的要求, 而这二种碱基对的几何大小又十分相近,具备了形成氢键的适宜键长和键角条件。 每对碱基处于各自自身的平面上,但螺旋周期内的各碱基对平面的取向均不同。碱基对具有二次旋转对称性的特征,即碱基旋转180°并不影响双螺旋的对称性。 也就是说双螺旋结构在满足二条链碱基互补的前提下,DNA的一级结构产并不受限制。这一特征能很好的阐明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在生物界的普遍意义。

    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之间。这是由于连接于两条主链糖基上的配对碱基并非直接相对, 从而使得在主链间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沟和小沟。 在大沟和小沟内的碱基对中的N 和O 原子朝向分子表面。

    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

    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模式,说课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途径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欢迎参考!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

    一、说教材

    《DNA分子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几乎是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所以学习好这一节显得很重要。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学习,不但可以理解本节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加深高二学生对后面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对与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的元素组成,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生物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而且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种类、碱基种类、元素种类;

    DNA结构中的碱基对与Chatgaff的发现正好相符。从立体化学的角度看,只有嘌呤与嘧啶间配对才能满足螺旋对于碱基对空间的要求,2.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

    通过尝试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初步知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模型建构法,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DNA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高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定向激趣,引入课题)

    我采用的是导入,课前投影:Flash、DNA三维动画结构、印度洋海啸及的,如何确定人的身份并造势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是什么。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DNA分子的结构。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画面,学生自主参与,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奋点,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回顾DNA的基本化学组成知识

    设计意图:为后面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以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

    2.回眸科学家的探究历程

    策划学生活动

    在教师下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两碱基之间是由氢键连接位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分析过程,总结科学史中包含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启迪学生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和背景上是互补的,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个。

    教师手拿学生制作的DNA模型并播放多媒体展示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要点:a.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沿一个设的中心轴右旋相互盘绕而形成,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b.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侧,作为可变成分的碱基位于内侧,链间碱基按A-T配对,之间形成2个氢键,G-C配对,之间形成3个氢键(碱基配对原则,Chargaff定律).c.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重复一次,间隔为3.4nm.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DNA、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结构

    设计意图:师生讨论,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从形象和意境方面切入DNA分子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从多媒体画面上自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图文互换,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策划学生活动

    讨论3:DNA分子是由几条链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讨论4:DNA分子的主链是由什么组成的?排列在什么位置?

    讨论5: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DNA分子结构的特点?”

    学生参照自制的DNA模型得出结论: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并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是:A和T配对,G和C配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生动的直观到形象的思维”的认知过程,以及符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也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原则。

    5.展示: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三)小结作业

    DNA的化学组成,DNA的结构和DNA的结构特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总结

    1 讨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