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dna双螺旋结构必修几 高中dna双螺旋结构

提问详情暂无!


亲子鉴定
网友提问 网友提问 提问于 · 2024-06-25

共有1条回答
  • (最佳答案)
    2024-06-25 09:04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有哪些基本要点

    7.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我来说说吧,不知阁下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如果是高中生的话,看生物必修2就解决了,课本上说的很清楚,如果是大学生的话,就可以进一步了解:

    dna双螺旋结构必修几 高中dna双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必修几 高中dna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必修几 高中dna双螺旋结构


    (3)对比记忆法

    1.DNA双螺旋结构特征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内容

    (1)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则,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

    所谓双螺旋就是针对二条主链的形状而言的。

    (2)碱基对(base

    pair):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

    间形成两个氢键。

    DNA结构中的碱基对与Chatgaff的发现正好相符。从立体化学的角度看,只有嘌呤与嘧啶间配对才能满足螺旋对于碱基对空间的要求,

    而这二种碱基对的几何大小又十分相近,具备了形成氢键的适宜键长和键角条件。

    每对碱基处于各自自身的平面上,但螺旋周期内的各碱基对平面的取向均不同。碱基对具有二次旋转对称性的特征,即碱基旋转180°并不影响双螺旋的对称性。

    也就是说双螺旋结构在满足二条链碱基互补的前提下,DNA的一级结构产并不受限制。这一特征能很好的阐明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在生物界的普遍意义。

    (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之间。这是由于连接于两条主链糖基上的配对碱基并非直接相对,

    从而使得在主链间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沟和小沟。

    在大沟和小沟内的碱基对中的N

    和O

    原子朝向分子表面。

    (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生物必修二知识归纳.

    1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生物必修二必背知识归纳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碱基对。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粹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行为是随机的

    5,萨顿的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只有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6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每条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次分裂.

    9.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红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子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我累了,明天再补充)

    2008-10-30 01:13 huluyu

    辛苦了,谢谢,打这么多字,很累吧?

    顶一下:loveliness: :victory:

    2008-10-30 17:49 vivianyang

    13,DNA分子的是一个边解旋边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果为提供了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能够准确地进行.

    14,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6,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17,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称为翻译.

    18,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9,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0,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1,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2,,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2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25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是既无害也无益的

    27,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8,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9,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0,染色体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i] 本帖由 vivianyang 于 2008-11-1 20:19 编辑 [/i]]

    2008-10-326,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突变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1 22:50 huanyinghj

    Go on ! :victory:

    2008-11-1 20:43 vivianyang

    31,注意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重在产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兄弟姐妹有异的主要原因,染色体变异是可以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变异.

    3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33,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如:雄峰)

    34,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35,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目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6,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但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常用花(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37,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39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充足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0,历史上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马拉克.他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这些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历史局限性)

    4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前提),生存斗争(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2,进化论的发展:从性状水平到基因水平;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到以种群为单位

    43,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的统称)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2008-11-1 22:39 vivianyang

    44,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46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47,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48,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49注意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50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变异,不一定能够遗传给下一代.(注意和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异相区别)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

    《必修1》必记知识归纳

    1、细胞是地球18、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上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注意其修正过程――课本阅读内容)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1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19、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0、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统称为活化能。

    2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2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5、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6、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7、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8、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9、叶绿体中的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30、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传递、转化(少数叶绿素a)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3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2、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33、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34、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通过模拟探究实验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35、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过程。

    36、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7、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9、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40、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41、细胞的衰老是指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4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缓;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必修二》必记知识归纳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6、萨顿的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提出)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秦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细胞的减少一半。

    8、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次分裂。

    10、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4、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6、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7、DNA分子的是一个边解旋边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提供了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能够准确地进行。

    1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20、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1、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57、注意遗传系谱图的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5、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6、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7、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8、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9、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30、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32、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3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5、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注意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重在产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兄弟姐妹有异的主要原因,染色体变异是可以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变异。

    37、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38、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雄蜂)

    39、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40、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目前常用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1、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常用花(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42、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43、遗传病的监测(如: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44、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5、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盲目性。

    46、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7、历史上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他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历史局限性)。

    48、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前提)、生存斗争(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9、进化理论的发展:从性状水平到基因水★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平;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到以种群为单位。

    50、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统称)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5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5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53、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55、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5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58、如果是隐性病,而有父正女病,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如果是显性病,而有父病女正,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60、三代以内的近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和向下推三代的同源而生的亲属。其中直系亲属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的为旁系,注意亲兄弟姐妹也为旁系。

    高一生物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溶质分子是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所以蔗糖始终大于水。

    15、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当内外浓度相同时,水分子进出处于动态平衡。举个例子,半透膜两侧蔗糖溶液不相同,那么就会发生渗透,终的结果是两侧浓度相同。

    45,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5.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6.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7.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8.比较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

    9.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0.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3.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4.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必修二

    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4.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5.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6.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7.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必修三

    1.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适浓度

    4.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9.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0.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1.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DNA分子的结构

    蛋白质的特殊性质和生理功能与其分子的特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形形的蛋白质所以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说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

    (3)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和胞嘧啶配对。

    2.学习建议

    学习dna分子结构时,要明确构成dna的化学元素、基本单位、化学结构和空间立体结构。要区别构成dna的基本单位——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结合教科书中dna的化学组成平面图和双螺旋结构的空间立体图,明确dna的结构。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要理解dna结构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构成dna主链的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尽管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碱基配对方式只有两种,然而,不同dna的碱基数量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由于每个dna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dna结构的特异性。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马和豚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异很大,原因是()。

    a.生活环境不同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着丝点数目不同d.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2.分析一段双链dna的组成表明,下列的相关比值中,哪一个是可变的()。

    a.a/tb.g/cc.(a+t)/(g+c)d.(a+g)/(t+c)

    3.在下图的各小图中,正确代表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是()。

    a.碱基对排列b.四种脱氧核苷酸

    c.脱氧核糖和磷酸d.碱基和磷酸

    5.在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

    6.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a.蛋白质b.dnac.rnad.核苷酸

    7.下列各项中,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d.碱基对排列顺序

    8.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a.ab.1c.1/ad.1-1/a

    9.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细胞缺水和营养不足将影响dna碱基组成

    d.单链dna分子的碱基含量的a+g=c+t或a+c=g+t

    10.下列的碱基比例关系一定是双链dna的是()。

    11.在双链dna分子中,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中连接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键为()。

    a.肽键b.氢键c.磷酸二脂键d.高能磷酸键

    12.某一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二者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百分比为()。

    a.14.磷酸脱氧核糖数量碱基相反的20303046%b.26%c.54%d.24%

    二、非选择题

    13.右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写出①至⑧的名称,并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填写名称: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2)连接g与c,a与t之间的化学键名称是。

    (3)决定dna分子结构特异性的是。

    (4)dna分子的这种结构称为。

    (5)有人形象的将dna的平面结构比喻为一架“”,那么组成这个“”“扶手”的物质是和,它形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相当于两个“扶手”间“阶梯”的物质是,它的形成靠相连,并严格遵循原则。

    14.在制作dna一条链时,将每个脱氧核苷酸的和相间排列依次连接起来。在制作另一条单链时,一是两条长链的脱氧核苷酸必须相同;二是两条长链并排时必须保证间互相配对;三是两条长链的方向是。若制作含100个碱基的一段dna分子模型,现已有20个碱基a部件,还需准备t部件个,c部件个,g部件个。

    15.分析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是,f是,b是。

    (2)一般来说,一个g中含有个e,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g和e的比例是。

    (3)e的组成单位是4.dna分子中,两条链上排列顺序不变的是()。图中的,共有种。dna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图中的决定的。

    (4)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结构。

    一、选择题

    1.b2.c3.c4.c5.d6.d7.d8.c9.a10.d11.c12.b

    二、非选择题

    13.(1)①胸腺嘧啶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⑤碱基对⑥腺嘌呤⑦鸟嘌呤⑧胞嘧啶

    (2)氢键(3)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4)双螺旋结构(5)磷酸脱氧核糖碱基对氢键碱基互补配对

    15.(1)含氮碱基蛋白质脱氧核糖(2)一1∶2

    (3)d4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4)双螺旋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的知识结构总结框架图 简单明了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生物记忆方法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简化记忆法

    必修一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另外,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一要联系自然实际;二要联系生产实际;三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 高一生物 知识点 总结 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a.同一生物个体各种体细胞核中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6、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7、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8、色盲病是一种先天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9、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10、血友病: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

    基因的表达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2、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

    3、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4、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5、密码子(遗传密码):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

    6、转运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 配对 。

    7、起始密码子:两个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撷氨酸外,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

    8、终止密码子:三个密码子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质合成过程中,却是肽链增长的终止信号。

    9、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过程。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

    10、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段就不是基因。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RNA来传递的。

    11、RNA与DNA的区别有两点:

    ①碱基有一个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则为胸腺嘧啶。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则为脱氧核苷酸。

    12、转录:(1)场所:细胞核中。(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

    13、翻译:(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信使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RNA→一定结构的蛋白质。

    14、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

    16、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3

    一.渗透作用

    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实质:(即顺着水的相对含量梯度的扩散)

    2、条件;(1)半透膜(2)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

    3、原理:溶液A浓度大于溶液B,水分子从BA移动溶液A浓度小于溶液B,水分子从AB移动

    在渗透作用中,水分是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渗透。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

    渗透:水及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区别:渗透与扩散的不同在于渗透必须有渗透膜(半透膜)。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失水皱缩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吸水涨破

    把红细胞看作一个渗透装置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值,一般情况下,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吸水的方式。

    (1)吸涨吸水

    机理: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吸收水分实例:未成熟植物细胞、干种子

    (2)渗透吸水(主要的吸水方式)实例:成熟的植物细胞条件:有液泡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统称原生质层把成熟的植物细胞看作一个渗透装置。

    原生质层(选择性透过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内有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质壁分离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内因:细胞壁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4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5

    DNA的结构和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4、DNA的半保留: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6、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7、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8、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9、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10、DNA的:

    ①时期:有丝-间期和减数次-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半保留。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⑧准确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准确无误。

    11、DNA的计算规律:每次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初母链的数量x。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一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与高一学习生物的方法以及经验

    ★ 高一生物呼吸复习知识点复习总结

    ★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体总结与学习方法

    ★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与归纳

    ★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与高一生物复习方法

    ★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建议

    生物 ……谁来帮帮忙

    54、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一直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体系和蛋白质-脂质体系。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结构分析和遗传物质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结构分析的中心内容是通过阐明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来解释细胞的生理功能。

    12年英国布喇格父子建立了 X射线晶体学,成功地测定了一些相当复杂的分子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以后布喇格的学生阿斯特伯里和贝尔纳又分别对毛发、肌肉等纤维蛋白以及胃蛋白酶、烟草花叶等进行了初步的结构分析。他们的工作为后来生物大分子结晶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的分支学科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的年代。首先在蛋白质结构分析方面,1951年提出了α-螺旋结构,描述了蛋白质分子中肽链的一种构象。1955年桑格完成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的测定。接着肯德鲁和佩鲁茨在 X射线分析中应用重原子同晶置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分别于1957和1959年阐明了鲸肌红蛋白和马血红蛋白的立体结构。1965年科学家合成了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首先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另一方面,德尔布吕克小组从1936年起选择噬菌体为对象开始探索基因之谜。噬菌体感染寄主后半小时内就出几百个同样的子代噬菌体颗粒,因此是研究生物体自我的理想材料。

    1940年比德尔和塔特姆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设,即基因的功能在于决定酶的结构,且一个基因仅决定一个酶的结构。但在当时基因的本质并不清楚。1944年埃弗里等研究细菌中的转化现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从基因到蛋白质结构的流动。

    遗传密码的阐明则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贮存方式。1961年雅各布和莫诺提出了纵子的概念,解释了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关于DNA自我和转录生成RNA的一般性质已基本清楚,基因的奥秘也随之开始解开了。

    仅仅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分子生物学经历了从大胆的科学说,到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从而建立了本学科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由于重组DNA研究的突破,基因工程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开花结果,根据人的意愿改造蛋白质结构的蛋白质工程也已经成为现实。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α-氨基酸。常见的氨基酸共20种。它们以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为生命世界提供天文数字的各种各样的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一级结构,也叫化学结构,是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首尾相连的氨基酸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形成链状结构,称为肽链。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为二级结构。二级结构在空间的各种盘绕和卷曲为结构。有些蛋白质分子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亚单位组装成的,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叫四级结构。

    随着结构分析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有几千个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和几百个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得到了阐明。70年代末以来,采用测定互补DNA顺序反推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分析效率,而且使一些氨基酸序列分析条件不易得到满足的蛋白质化学结构分析得以实现。

    发现和鉴定具有新功能的蛋白质,仍是蛋白质研究的内容。例如与基因调控和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蛋白质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的研究现在很受重视。

    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主要由决定。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都由DNA构成。简单的如噬菌体的基因组是由46000个核苷酸按一定顺序组成的一条双股DNA。由于是双股DNA,所以通常以碱基对计算其长度。

    遗传信息要在子代的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需要通过、转录和转译。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转录是根据D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一类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后者又进一步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序列,就是转译。因为这一类RNA起着信息传递作用,故称信使核糖。

    基因在表达其性状的过程中贯串着与、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DNA时,双股螺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被拆开,然后DNA聚合酶以亲代DNA链为模板,出于代DNA链。转录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膜结构,统称为生物膜。它包括细胞外周膜和细胞内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器膜。从化学组成看,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构成的体系。很多膜还含少量糖类,以糖蛋白或糖脂形式存在。

    生物体的能量转换主要在膜上进行。生物体取得能量的方式,或是像植物那样利用太阳能在叶绿体膜上进行光合磷酸化反应;或是像动物那样利用食物在线粒体膜上进行酸化反应。这二者能量来源虽不同,但基本过程非常相似,都合成腺苷三磷酸。

    生物体利用食物氧化所释放能量的效率可达70%左右,而从煤或石油的燃烧获取能量的效率通常为20~40%,所以生物力能学的研究很受重视。对生物膜能量转换的深入了解和模拟,将会对人类更有效地利用能量作出贡献。

    生物膜的另一重要功能是细胞问或细胞膜内外的信息传递。在细胞表面,广泛地存在着一类称为受体的蛋白质。激素和物的作用都需通过与受体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而实现。癌变细胞表面受体物质的分布有明显变化。细胞膜的表面性质还对细胞分裂繁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对细胞表面性质的研究带动了糖类的研究。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发展趋势看,寡糖与蛋白质或脂质形成的体系将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领域。

    分子生物学的成就说明: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在形形的生物体中都是统一的。例如,不论在何种生物体中,都由同样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分别组成其蛋白质和。遗传物质,除某些外,都是 DNA,并且在所有的细胞中都以同样的生化机制进行59、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变异,不一定能够遗传给下代(注意和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异相区别)。

    物理学的成就证明,一切物质的原子都由为数不多的基本粒子根据相同的规律所组成,说明了物质世界结构上的高度一致,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从而带动了整个物理学科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则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生命世界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的高度一致,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过去基本粒子的研究带动物理学的发展一样,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观点也已经渗入到基础和应用生物学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带动了整个生物学的发展,使之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过去生物进化的研究,主要依靠对不同种属间形态和解剖方面的比较来决定亲缘关系。随着蛋白质和结构测定方法的进展,比较不同种属的蛋白质或的化学结构,即可根据异的程度,来断定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此得出的系统进化树,与用经典方法得到的是基本符合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分类与进化有特别的优越性。首先,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反映了生命活动中更为本质的方面。其次,根据结构上的异程度可以对亲绕关系给出一个定量的,因而也是更准确的概念。第三,对于形态结构非常简单的微生物的进化,则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得到可靠结果。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工程技术中也起了巨大的作用,1973年重组DNA技术的成功,为基因工程的发展铺平了道路。80年代以来,已经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把高等动物的一些基因引入单细胞生物,用发酵方法生产干扰素、多种多肚激素和等,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将为定向培育动、植物和微生物良种以及有效地控制和治疗一些人类遗传性疾病提供根本性的解决途径。

    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终征服癌症做出重要的贡献。

    1 讨论(1)